在线证劵融资网站 长征路上一对红军兄弟遵义喜相认,贞丰县泪别,25年后兄弟再相逢

发布日期:2024-08-11 03:55    点击次数:154

在线证劵融资网站 长征路上一对红军兄弟遵义喜相认,贞丰县泪别,25年后兄弟再相逢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而从古至今,在战场上的不只有父子,更有不少是兄弟手足,他们以血缘性命相托,更是以生命保家卫国。

就在中国近代那段充满了硝烟与血泪的历史当中,就有过无数对父子、兄弟并肩走上了战场。这其中,就有这样一对兄弟:

宇宙中的星球、藤蔓舒展的植物、古罗马的建筑残骸……走进展厅,金、银、黑的主色调,构成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奇妙世界。这些展品来自曾在法国从事多年古董艺术品修复工作的艺术家陈笑之,而展品的主要材料是金箔、银箔以及玻璃。

从小,他们就因为家贫而不得不分离,没想到却在长征路上“又相逢”;因为部队的命令,兄弟俩在贞丰县挥泪分别,这之后多年未通音讯,直到25年后,才终于相逢、相认……

这前半生都没有好好在一起团聚过的两兄弟,就是李显章和李显泮——

一,幼年的分离

1960年,成立了十年之久的新中国已经逐步开始步入正轨,人民群众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了下来。就在这一年里,在四川成都军区的某个家属院当中,两名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坐在一起抱头痛哭,站在他们旁边陪伴的几个亲友见此情景,也不由自主地红了眼眶。

这两名中年男人,正是已经分离了几十年的李显章和李显泮兄弟俩。而让他们幼年起就不得不分离的,则是贫穷和战乱——

1914年,李显泮出生在江西吉安陂头村的一户穷苦农户家中;没过几年,李显泮的弟弟也跟着出生了,家里一下子又多了两张嗷嗷待哺的小嘴,这让李家父母不喜反忧:

早在李显泮出生前,李父就生了重病,催垮了他的身子。他手不能提、肩不能抗,这对于一个需要依靠壮劳力来养活一家人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三个幼童、一个妇女,从李显泮记事起,家里的生活就始终过得捉襟见肘。1920年,李显泮的父亲撒手人寰,母亲为了能有一口给丈夫葬身的棺材,四处求情借债,好容易才凑齐了几个银元,给丈夫置办了一口薄棺下葬。

丈夫死了,孩子又养不起,李母思来想去,忍痛将李显泮和他的哥哥李显章一起“打包”,卖给了邻村的一户寡妇家中;不久后,她带着幼小的弟弟又改嫁去了邻村,从此音信全无,而李显泮和李显章兄弟俩也不得不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在李显泮的记忆里,养母对他们还算可以,然而,在那个年代里,一名妇女能做的始终有限,家里仍然非常缺钱。为了维生,哥哥李显章很早就出去找活干,很快,他就在邻近陂头村的吉水县里找到了一个裁缝店学徒的活计。

可是,当学徒也并不是什么好出路。师傅的压迫和打骂让当时年轻气盛的李显章忍无可忍,恰在此时,红军打下了吉安,李显章立刻报名从戎,告别了弟弟和养母后,他跟着队伍一起开赴了新的战场。

等待的日子里,李显泮一边帮着养母做农活,一边四处打听着红军的消息。1932年的某一天里,李显泮正在屋里扫地,忽然听见门口有人喊他的名字,李显泮回头一看,原来是和哥哥一起出去的一个乡亲,他赶忙丢下扫帚跑出屋子,急切地问道:“是不是有我哥哥的消息了?”

乡亲的表情有些凝重:“显泮啊,我跟你说个不幸的事情,你不要太激动啊。”

一听到这句话,李显泮的心立刻沉了下去。果然,就听乡亲慢慢地说道:“你哥哥秋发他在乐安打仗的时候,被国民党给打死了。”

秋发是母亲给李显章取的乳名,李显泮听完了,仍然有些不愿意相信:“你亲眼看见的?”

“是我看着的,中了三四下,子弹打在了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这位乡亲一边比划,一边叹了口气,“当时人就不行了。我怕我认错了,还叫同村的另外两个一起看了一下。战争都这样,你也别太伤心了。”

乡亲安慰了几句李显泮,便转身走了,剩下李显泮独自站在家门口,眼中的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二,长征中相认

哥哥“死亡”后不久,李显泮就在1933年同样参军入伍,当时的他除了所求温饱以外,还有个念头,那就是要为哥哥“报仇”!

抱着这个念头,李显泮在红军的队伍中很快成长起来。1933年,李显泮被编入了红一军团保卫局保卫队中,随后又在1934年5月调到中革军委总部担任特务营班长,负责将在白区采购的物资秘密运回中央苏区。

押运物资,总会遇到一二宵小之徒,李显泮也在来往中逐渐把枪法练得精准纯熟,甚至一度有“神枪手”的美名。

1934年,随着中共中央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李显泮也随之踏上了征程。他和队友一起爬雪山、过草地,还经历过九死一生的围追堵截,可让李显泮没想到的是,在那条长而艰辛的道路上,他竟然遇到了自己“死而复生”的哥哥!

那是在遵义市的桐梓县城,由于刚刚结束了一段时间的长途跋涉,李显泮所在的队伍预备在当地略作休整,顺便“点个名”——

在那个战乱年代,能凑齐一次“点名”并不轻松。部队每天不仅要长途行军,还得打仗和警戒,还要挤出时间休息,剩下的时间就变得少之又少;

再加上当时的战争导致流动性和伤亡都很大,同时,沿途也不断有新人被吸纳进队伍,所以,“点名”也成为了一次队伍里“吐故纳新”的机会。

一听说要点名,战士们都急忙屏气凝神,竖起耳朵听着自己的名字。李显泮答应完了自己的名字,刚准备放松一下,就看到负责点名的指导员转过身去,对着另外一群人喊道:“李显章!”

人群里立刻有人应声:“到!”

李显章?这不是哥哥的名字吗?难道是同名同姓?李显泮一下子愣住了。等到点完名后,李显泮急忙凑到指导员身边,询问“李显章”的来历,而指导员念了念两人的名字,似乎明白了过来,笑眯眯地往那边一指:“喏,那个就是李显章,现在在六班当副班长。你们俩名字这么像,不会是亲兄弟吧!”

李显泮谢过指导员,匆匆跑了过去,一眼就看到那个“李显章”正在扫地,而他无论是活动的姿势还是容貌,都神似自己的亲哥哥!

李显泮忍不住了,他走过去,试探地叫出了哥哥的乳名:“你是秋发吗?”

扫地的李显章一下子丢下了扫帚,叫出了弟弟的乳名:“你是桂发?!”

亲兄弟终于相认,两个人抱在一起又哭又笑,等到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下来以后,兄弟俩才找地方坐了下来,互相询问起了对方的近况。

原来,当时的李显章根本就没有上战场。在加入红军后不久,李显章就被分进了后勤的兵站负责补给,而老乡口中的“中弹”,只是个和李显章容貌相似的其他人而已,一直到后勤的兵站撤销,李显章才被分入了弟弟所在的连队当中;

而另一边,在点名时,李显章也听见了弟弟的名字。只不过,一方面李显泮“男大十八变”,小时候的“细豆芽”如今早就变得壮实高大,另一方面,李显章觉得养母不会让两个儿子都出来参军,所以,他也以为只是个“同名同姓”的战友而已——

三,泪别贞丰县

和哥哥的重逢,成为了李显泮那几天最快乐的日子。除了忙碌地行军和战斗以外,一有空闲,李显泮就会去六班的地方看一眼哥哥,尽管兄弟俩常常聚在一起没几分钟,就又要分开,可是哪怕互相看一眼,这对兄弟也觉得十分安心和幸福。

好景不长。就在兄弟俩团聚不到一个月以后,队伍抵达了贞丰县,可是当地老百姓还不理解红军是什么队伍,看到有军人来,他们一哄而散,红军队伍只得在当地找了一片空房借住。

这天深夜,李显泮安顿完战友的住处,刚刚入睡没多久,就又被卫生员叫醒了,对方只说了一句话,就让他睡意全无:“李显章是不是你哥哥?他病得太严重了,你快去看看吧。”

“什么?”李显泮翻身坐起来,两三步跑到了哥哥所在的屋子当中,只见几个卫生员围在一起,旁边还站着连队的指导员,而被众人围在中间的正是他的哥哥李显章,他正蜷缩在地上捂着肚子,脸色苍白,露出了十分痛苦的神色。

看到李显泮,指导员朝他招了招手,两个人走到房间门口,指导员语气沉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也看到了,你哥哥病成这个样子,肯定不能跟着队伍走了。我们的意思是,让他就地安置,地点也已经研究好了,贞丰县的西门外有一片村落,可以藏身进去,你考虑一下,然后劝劝你哥。”

李显泮站在一边,心里十分难过。他知道,长征的队伍里没办法带着伤病员,而就地留下伤病员,也就意味着伤病员脱离队伍,在当下的情况里,这些伤病员很大可能难以再和队伍联系上,这也就是说,他才刚刚遇见哥哥,就又不得不面对要和他分开的事实。

不出所料,在得知了指导员的决定后,李显章顿时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声泪俱下地恳求指导员:“我还可以走……我不想离开部队,别让我走……”

然而,长征的队伍只能尽量地精简,这一点,无论是李显章还是李显泮,都心知肚明。在痛哭了一阵以后,李显章还是点头答应了指导员的安排,而弟弟李显泮则趁着夜色,把哥哥李显章搀到了贞丰县的西门,然后把身上的最后两块银元和卫生员为他准备的药,一股脑地塞进了李显章的怀里。

兄弟俩都明白,长征路上千难万险,可留下来的人或许也会面对敌人的扫荡,这一次离别,或许就是最后一面了,两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天色将明,队伍要启程上路了,李显泮狠下心,把哥哥往山林的方向推了推,轻声说道:“哥,走吧,等回头部队再回来,我来找你。”

李显章拄着弟弟给他找来的木棍,肚子的疼痛让他说话时不断抽气,可他还是咬着牙,艰难地对弟弟说道:“桂发,你回去以后,要注意身体,别像哥哥一样……无论如何,你也得跟着部队走,听领导的话,好好革命,那是咱穷人的出路……”

他的话被疼痛和哽咽打断了,李显章挥了挥手,佝着身子,蹒跚着走进了茂密的山林当中,兄弟俩就这样再度分别了……

四,二十五年后

离开了贞丰,李显泮把全副注意力都投进了战斗和行军当中。他知道,只有更加努力地革命,才能对得起哥哥临走时的托付,或许才能在未来和哥哥相遇时,能够挺直胸膛,骄傲地叫出那声:“哥!”

怀揣着这样的信念,李显泮跟着队伍越走越远。

1935年6月,李显泮所在的连队来到了夹金山下。为了能够继续前行,完成长征的目标,连队准备翻越夹金山,可是当李显泮抬起头,看见远处山腰上的白雪皑皑时,他忍不住皱起了眉。

原来,早在1934年11月前后,李显泮在行军途中不幸感染了疟疾。由于每天想着哥哥的嘱托,李显泮每天强自支撑着身体跟随行军,拼命不让自己掉队;

幸运的是,卫生员的药很快起了效,加上战友的照顾,李显泮最终熬过了“这一劫”。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染病的途中营养不足,加上不得不长途跋涉,李显泮的身体十分虚弱,对于此刻的他来说,要顶风冒雪地穿越夹金山,是一场格外大的挑战。

果不其然,雪山刚爬到一半,李显泮就支撑不住了。他觉得自己腿上的骨头都消失了,压根抬不起来,呼吸好像在拉风箱,胸口还有一团火,让他吸进去的每一口气,都像小刀子在刮喉咙。

李显泮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不远处的指导员看到他的样子,赶紧过来拉他。可是无论指导员怎么说,李显泮都不想动弹,已经彻底筋疲力尽的他只想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已经完全顾不上自己这一坐,或许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就在此刻,带队的刘伯承注意到了这里的异样。他走过来,想让李显泮坐上他的骡子,可是李显泮想到刘伯承腿上的伤,怎么也不肯坐上去,两个人推让了片刻,刘伯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让李显泮低下头,不看山,不看路,只管抓着骡子的尾巴跟着走,自己不说话,李显泮就不许松手。

就这样,刘伯承赶着骡子,李显泮在后面紧紧地抓着骡子的尾巴,靠着顽强的意志走过了雪山;在这之后,李显泮更名为“李振山”,又一步步走完了长征的路,最终和红军一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949年,是新中国成立的年份。在这一年里,李显泮先是参与了广西战役,后又被派往朝鲜,成为了首批跨过鸭绿江的第三十九军的后勤部政委。只是,1952年,李显泮感染了阿米巴痢疾,他的身体日渐消瘦,不得不返回国内进行疗养。

实际上,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显泮就一直挂念着自己的哥哥李显章。然而,他通过各种渠道在当初的贞丰县附近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李显章的消息。

有人劝他,或许他的哥哥早已经死在了当年国民党的扫荡当中,然而,李显泮始终坚信,哥哥还活在国内的某个地方,等着和他一家团聚。

1960年,是他和哥哥分别的第二十六年了。可也是在这一年里,他的坚信终于得到了回报。在成都看到哥哥的那一刻,李显泮再也抑制不住这么多年的泪水,兄弟俩抱头痛哭,感慨着着足足长达25年的分别……

五,结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是毛主席的一句诗词,也用一句慷慨激昂的话语,将红军的大义凛然诠释得淋漓尽致。

如今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在线证劵融资网站,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应当牢记历史中的那段艰辛和屈辱,唯有不忘历史,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