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股配资app 罗甸:让老百姓日子像火龙果一样红红火火

发布日期:2024-12-27 07:25    点击次数:155

牛股配资app 罗甸:让老百姓日子像火龙果一样红红火火

10月31日上午,罗甸县木引镇宣传视频《田园乐土 富美木引》登上了央视农业农村频道,视频中甘甜香脆的蜂糖李挂满树枝,汁水丰盈的沃柑让人馋涎欲滴。绿水青山的好风光,绿意盎然的果树林和一张张喜悦的笑脸,绘成了一幅田园美景。

这里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镇——罗甸县木引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罗甸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罗甸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每项工作,积极落实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的要求,以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民族团结助推发展,“团结花” 结出“幸福果”,各族群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柚”见一年好“丰”景  群众钱包越来越鼓

种下“摇钱树”,结出“致富果”,水果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时下,正值柚子成熟时节,罗甸县8600亩柚子喜获丰收,陆续上市。 “今年产量还可以,现在卖了七八万斤,有十五六万元的收入。”逢亭镇祥脚村村民任明学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80亩的柚子。目前,已有13亩进入丰产期,今年收入可观。

展开剩余83%

金秋十月,在沫阳镇沫阳村贵州罗甸兆丰山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800亩的火龙果迎来丰收。基地负责人李才华介绍:“今年火龙果收成400余万斤,价格也很好。目前基地固定工人三十来个,农忙季节增加到六十人,今年发放工资120万元。”

据悉,罗甸县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23万亩,投产面积16.8万亩,种植面积位居全州首位,年产量达11.33万吨以上,带动发展果农3.52万户14.78万人,实现人均增收3653元以上。

深耕“一篮菜” ,致富一方人

走进龙坪镇罗化村蔬菜种植基地,成片的蔬菜长势喜人,群众正忙着采摘辣椒、茄子、黄瓜、豌豆尖,准备发往湖南、贵阳及周边县市等地,现场一派繁忙。

近年来,罗甸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深耕蔬菜、生猪、精品水果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县”。目前罗甸县种植蔬菜35.22万亩(次)、水果23万亩、桑树2.84万亩,生态渔业养殖1.38万亩。2023年农业总产值39.64亿元,同比增长4.6%,排全州第二位。2023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罗甸成为全国“菜篮子”生产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获评“中国火龙果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聚焦资源抓工业  群众创业就业越来越

贵州中焰环兴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注塑、调试、包装……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公司负责人彭承说:“公司拥有42条生产线,年产值8000万元。目前公司员工320人,我们计划再招聘130人,争取解决450人的务工就业问题。”

走进罗甸县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思源社区,大大小小的企业和加工作坊上百家,工人在生产、加工和装车,有的职员忙着直播带货。“社区帮扶车间31家,帮助30人实现创业,带动1600余人就业;建成零工市场3个,带动400人就业。”社区第一书记罗凤琴介绍说。

罗甸依托矿产和水能资源,形成以现代能源为首位产业,以健康医药、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以其他轻工、基础材料、珠宝玉石加工为特色产业的“1+2+3”产业布局,成为黔南州首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全县注册“贵人家园”18039户,规模工业企业达35家,解决群众就近就业2万余人。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乡村环境越来越美

漫步罗甸县罗悃镇响水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街道、别致的农屋和精美的墙绘,老人在打扫卫生,小孩在休憩玩耍,山清水秀、其乐融融,一幅恬静淡雅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响水村只是罗甸县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村庄美景在罗甸处处可见。

近年来,罗甸县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充分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等项目,开展“庭院自治”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基础设施,乡村“颜值”和“品质”得到持续提升。

冬天的罗甸县城艳阳高照,干净有序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热闹非凡的广场、微波荡漾的湖面,一座宜居、宜游、宜业“阳光之城”展现在面前。“经过这几年建设,县城面积拓展到了9.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8.56%。”罗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滕先海介绍说。

近年来,罗甸紧扣“阳光罗甸 康养湖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城镇品质、城镇经济、城镇公共服务、城镇治理、城乡融合“五大提升”行动,积极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与此同时,聚焦民生福祉,新建、改扩建学校107所,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个,构建乡村医疗“30分钟服务圈”,在1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五心五家”……民生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发展成果可感可观可触,让老百姓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坚持生态优先  “旅游饭”越吃越香

走进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村寨—罗甸县红水河镇红河村,清澈的湖面波光粼粼,鱼儿在河中游弋,鸟儿在蓝天翱翔。世界吉尼斯纪录中最长的漂浮栈道宛若一只巨型蝴蝶翩飞碧波之上。

这样的生态美景,源于罗甸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决心和毅力,投入9800万元拆除网箱4025亩、水上浮动设施1511个,有效整治水体污染问题,勾勒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罗甸县大力推行林长制、河长制,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连续三年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100%,地表水、地下水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100%,县城及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罗甸县先后获评“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依托生态风光和暖冬气候优势,罗甸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群众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

7月27日,“享玩水 趣罗甸”2024罗甸新玩法发布会暨火龙果节启动仪式在罗甸县明珠广场举行。“罗甸景色特别漂亮,水绿油油的,在这里玩水非常凉快。”来自四川达州游客李青松兴奋地说。

近年来,罗甸县通过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创新游玩模式、举办系列活动等,全力打造“贵南”阳光休闲旅游目的地,倾力打造专属罗甸阳光(Sunny)、运动(Sport)、甜蜜( Sweet)、慢生活(Slow-life)的“4S”旅居生活品牌,年吸引游客476.74万人次。各族游客在游玩中和谐共处、相互尊重,促进了交往交流交融。罗甸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旅游文化服务示范县”“全省体育旅游示范县”。

截至8月13日收盘,北向资金净流出25.27亿元,本月累计净流出269.91亿元。

“我们村依托大小井风景名胜区,经营业态竹筏、清凉水吧、停车场、农商超市、水上市集五大业态,目前村集体经济达540万元,去年每家分红了1818元。群众在景区开商店、卖小吃和摆渡竹筏等,收入越来越高。”沫阳镇大井村党支部书记黄安介绍道。

如今的罗甸,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团结和谐,日子像火龙果一样越来越红火,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通讯员 王万勇 李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维维

编辑 毕文君

二审 卢泰铭

三审 张发扬牛股配资app

发布于:贵州省